续写时人物的行为要符合原文设定吗
续写时人物的行为要符合原文设定吗?这是很多喜欢续写故事的人会碰到的问题。在续写故事的时候,我们到底要不要严格按照原文里人物的设定来写他们的行为呢?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事儿。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符合原文设定的好处
当我们续写故事时,让人物的行为符合原文设定有不少好处。首先、能让故事有连贯性。就像一条河流,原文是上游,续写是下游,只有保持水流的顺畅,故事才能自然地流淌下去。比如、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如果续写时哈利突然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毫无正义感的人,那整个故事的逻辑就会被打乱,读者也会觉得很别扭。
其次、能让读者有熟悉感。读者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已经对人物产生了情感共鸣和认知。如果续写时人物行为符合设定,读者会感觉像是和老朋友重逢,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以《红楼梦》为例,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如果续写者能让贾宝玉依旧保持他的叛逆、多情,林黛玉还是敏感、细腻,读者就会更容易接受和喜欢续写的内容。
最后、能维护故事的世界观。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物是这个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的行为符合原文设定,有助于维护整个故事的世界观。比如、在《指环王》的世界里,每个种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在续写中让精灵族变得贪婪、自私,那就破坏了这个奇幻世界的平衡和完整性。
不符合原文设定的可能性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物的行为也可以不完全符合原文设定。一方面、为了故事的创新。有时候,为了给故事带来新的活力和看点,作者可以适当突破人物的原有设定。比如、在一些经典童话的改编续写中,把原本善良的公主塑造成一个有智谋、有野心的领导者,这种创新可能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人物是会成长和变化的。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会经历各种事件和挑战,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在《火影忍者》中,鸣人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火影。在续写中,如果还让他保持小时候的幼稚和冲动,就不符合人物的成长逻辑。
此外、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续写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创作思路。比如、对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有的作者可能更强调他的神通广大,有的作者可能更关注他的人性一面。在续写时,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孙悟空的行为进行调整。
如何把握人物行为的尺度
既然符合和不符合原文设定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人物行为的尺度呢?首先、要深入理解原文。在续写之前,我们要仔细研读原文,了解人物的性格、背景、经历等信息。只有对原文有了透彻的理解,我们才能知道人物行为的底线和边界在哪里。
其次、要考虑故事的主题和目的。续写故事是为了传达某种思想、情感或价值观。我们要根据故事的主题和目的来决定人物的行为。如果故事的主题是关于成长和转变,那么人物的行为可以有一些突破;如果故事的主题是保持传统和延续经典,那么人物的行为就应该尽量符合原文设定。
最后、要倾听读者的声音。读者是故事的受众,他们的反馈很重要。在续写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读者的反应来调整人物的行为。如果读者对人物的某种行为改变接受度不高,我们就要重新审视和修正。
实际案例分析
我们来看一些实际的案例。在《盗墓笔记》的续写中,有的作者让吴邪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他的决策和行动都更符合一个经验丰富的盗墓者的身份。这种改变既符合人物的成长轨迹,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
而在一些网络小说的续写中,有些作者为了追求新奇和刺激,让人物的行为变得毫无逻辑,与原文设定相差甚远。比如、原本善良的女主角突然变成了心狠手辣的反派,这种突兀的转变让读者无法接受,导致续写的口碑很差。
还有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续写,如《飘》的续集《斯佳丽》。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塑造了斯佳丽这个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在《斯佳丽》中,作者尽量保持了斯佳丽的性格特点,同时又让她在新的环境中经历了一些成长和变化。虽然这部续集存在一些争议,但总体来说,它在人物行为的把握上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
总结与思考
续写时人物的行为是否要符合原文设定,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要尊重原文的设定,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又要根据故事的需要和读者的反馈,适当进行创新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对故事的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优秀的续写作品,让故事在新的篇章中继续绽放光彩。
上一篇: 续写加入新矛盾要和原文有关联吗
下一篇:续写时怎么利用原文的未完成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