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作文网

记叙文里的巧合,怎么设计才不显得刻意

2025-08-25 13:21:05分类:名师点评坊 阅读:5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巧合是个很有用的技巧,能让故事更精彩。可要是设计得不好,就会显得很刻意,让读者觉得假。那记叙文里的巧合,怎么设计才不显得刻意呢?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记叙文里的巧合,怎么设计才不显得刻意

结合生活逻辑设计巧合

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巧合,我们设计巧合时要结合生活逻辑。比如在一个小镇上,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在一次小镇举办的集市上偶然相遇。这是因为小镇地方小,集市又是大家常去的地方,所以这种相遇就很合理。

要是我们把巧合设计得脱离生活逻辑,就会显得很刻意。像一个人在偏远的深山里,突然遇到了自己多年前在国外认识的朋友,而且这个朋友还是专门去深山找他的,这就有点不合理了。因为在深山里遇到国外认识的朋友,这种概率太小,不符合生活常理。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活动入手,去设计巧合。比如学校的运动会、社区的文艺演出等。在运动会上,两个有矛盾的同学被分在了同一组比赛项目中,这种巧合就很自然。因为运动会分组是随机的,同一组出现有矛盾的同学是有可能的。

利用背景和环境制造巧合

故事的背景和环境也能帮助我们制造巧合。如果故事背景是一个古老的城堡,城堡里有很多秘密通道和隐藏的房间。那么两个主角在探索城堡时,通过不同的通道,却同时到达了一个隐藏的房间,这种巧合就很符合城堡的背景设定。

不同的环境会增加巧合的合理性。在一个热闹的火车站,人来人往,两个原本不认识的人因为都要赶同一趟火车,在候车室里坐在一起,然后开始聊天,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话题。火车站就是一个人员流动大、容易产生巧合的环境。

要是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封闭的小岛上,两个陌生人同时出现在岛上,并且还住在相邻的房子里,这就需要有合理的解释。比如这个小岛是一个旅游胜地,很多人会来度假,那么这种巧合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借助人物性格引发巧合

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能引发巧合。一个性格开朗、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的人,在一个社交聚会上遇到了同样喜欢社交的另一个人,这就很符合他们的性格。因为他们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所以相遇的可能性就很大。

相反,如果一个性格孤僻、很少出门的人,突然在一个大型的社交场合中频繁遇到熟人,这就不太符合他的性格特点,会显得很刻意。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来设计他们可能遇到的巧合。

比如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经常去图书馆,那么他在图书馆遇到同样喜欢读书的人,并且两人因为对同一本书的看法而交流起来,这种巧合就很自然。因为他们都有去图书馆读书的习惯,相遇的机会就多。

铺垫和伏笔让巧合更自然

在故事中提前做好铺垫和伏笔,能让巧合更自然。比如在故事开头提到,主角的爷爷曾经在一个小镇上生活过,并且对那个小镇有很深的感情。后来主角因为一些事情去了那个小镇,在小镇的一家小店里遇到了爷爷的老朋友。前面关于爷爷在小镇生活的描述就是伏笔,让后面的相遇显得不突兀。

要是没有铺垫,直接让主角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爷爷的老朋友,就会让读者觉得很突然。我们可以在故事中巧妙地埋下一些线索,为后面的巧合做准备。

例如,在故事中先描述主角一直梦想去一个海边城市旅游,然后在一次公司的出差安排中,目的地正好是那个海边城市。前面主角对海边城市的向往就是铺垫,让后面因为出差去那个城市的巧合变得合理。

控制巧合的频率和程度

巧合的频率和程度也很重要。如果故事中巧合太多太频繁,就会让读者觉得故事太假。比如一个主角在一天之内,先是在路上捡到了一笔钱,然后又遇到了自己一直想见的明星,接着还中了彩票,这种巧合的频率太高,就会让读者难以接受。

我们要适当控制巧合的出现频率,让巧合成为故事的点缀,而不是主导。同时,巧合的程度也不能太夸张。一个普通人突然发现自己是皇室的后裔,这种巧合的程度就有点过高了。

可以偶尔出现一些小的巧合,比如主角在公交车上遇到了自己小学时的同桌,这种小巧合会让故事更有趣,也不会让读者觉得刻意。

让巧合服务于故事主题

巧合要服务于故事主题。如果故事主题是关于友情的珍贵,那么可以设计两个曾经有过误会的朋友,在一次重要的活动中偶然相遇,然后化解了误会,重归于好。这种巧合就围绕着友情的主题展开,让故事更有意义。

要是巧合和故事主题无关,就会显得很突兀。比如故事主题是环保,却突然设计一个主角中了大奖的巧合,这就和主题没有关联,会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我们在设计巧合时,要思考这个巧合是否能推动故事主题的发展。如果故事主题是关于梦想的追求,那么主角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个人又给了他新的启发和帮助,这种巧合就有助于突出梦想追求的主题。

总之,设计记叙文里的巧合时,要结合生活逻辑、利用背景环境、借助人物性格、做好铺垫伏笔、控制频率程度,并让巧合服务于故事主题,这样才能让巧合不显得刻意,让故事更加精彩。

上一篇: 描写味道时,怎么写才能让读者有代入感

下一篇:描写声音时,哪些词语能让读者仿佛听到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