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学会用故事阐述抽象的道理
怎样让学生学会用故事阐述抽象的道理,这是一个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抽象的道理往往比较难理解和记忆,而故事则生动有趣,容易接受。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方法,才能让学生掌握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能力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培养故事敏感度
要让学生学会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首先得培养他们对故事的敏感度。只有对故事有了兴趣和敏锐的感知,他们才会主动去积累故事,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到用故事来表达。
引导学生多读故事书是个很好的办法。各种类型的故事书,像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情节和道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故事,拓宽自己的视野。比如安徒生童话,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奇幻色彩,同时又传达出善良、勇敢等美好的品质。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故事也很重要。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让学生留意身边人的经历,或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把这些都当成故事素材。比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难题的故事,就可以体现团结友爱的道理。
理解抽象道理
在培养了故事敏感度之后,还得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道理。如果对道理本身都一知半解,那肯定没办法用故事准确地阐述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道理。对于一些哲学性的道理,像“量变引起质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学习知识,每天积累一点,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道理也是很关键的。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道理去分析和解决,然后总结出自己的理解。比如在讨论环保问题时,让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并且谈谈自己的看法。
建立联系
当学生对故事有了敏感度,也理解了抽象道理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建立故事和道理之间的联系。这是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核心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将故事和道理联系起来。比如讲“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时,教师可以讲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他们在比赛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坚持跑完全程,最终获得胜利,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故事和道理的关联。
让学生自己尝试寻找故事和道理的对应关系。给出一个抽象道理,让学生从自己积累的故事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个道理的例子。比如“诚信是做人之本”,学生可能会想到“狼来了”的故事,那个孩子因为不诚信,最终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练习表达
有了故事和道理的联系,还得让学生学会把它们表达出来。这需要不断地练习。
组织故事演讲活动是个不错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一个抽象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来阐述它,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同时也能让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
布置写作任务也是很有效的。让学生写一篇短文,用故事阐述一个抽象道理。在写作过程中,他们需要思考如何组织故事结构,如何把道理融入到故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水平。比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珍贵”的短文,学生可以写自己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情,来体现这个道理。
反馈与改进
在学生练习表达的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反馈,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然后给予客观的评价。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比如故事生动有趣、道理阐述清晰等;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比如故事和道理联系不够紧密,或者表达不够流畅等。
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也很有意义。同学之间的视角可能会有所不同,他们能够发现一些教师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而且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从别人的表达中学到经验。比如在故事演讲活动结束后,让同学们互相说说对方哪里讲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根据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进行修改和完善。可以重新组织故事内容,调整表达方式,让故事和道理的结合更加完美。经过多次的反馈和改进,学生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拓展应用
当学生掌握了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基本能力之后,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应用,让这种能力在更多的场景中发挥作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运用。在和同学、家人聊天的时候,遇到合适的话题,就用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讨论学习方法时,用一个自己通过正确方法取得进步的故事,来说明方法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拓展应用。除了短文写作,还可以让他们写议论文、演讲稿等,在这些文体中巧妙地运用故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写一篇关于“创新精神”的议论文时,引用一些科学家创新发明的故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用故事阐述道理。当遇到困难或者需要说服别人的时候,用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更容易让人接受。比如在班级活动中,说服同学支持某个方案时,讲一个类似成功案例的故事,说明方案的可行性。
上一篇: 如何教会学生用环境描写暗示人物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