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关注过学生作文中方言使用的恰当性
在学生作文的批改和指导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关注到很多方面,像语句是否通顺、立意是否深刻、结构是否合理等。但有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学生作文中方言使用的恰当性。是否关注过学生作文中方言使用的恰当性,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详细分析一下。

方言在学生作文中的现状
现在学生的作文里,方言的出现频率不算低。一方面,随着文化的多元发展,学生接触到的语言形式更加丰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容易被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交流的情况较为普遍,写作时自然就会不自觉地把方言融入进去。
比如,在一些描写家乡生活的作文里,学生可能会这样写:
1、“俺们那旮旯,一到冬天就贼冷,大雪片子呼呼地刮。”
2、“今儿个天怪好嘞,俺去集上溜达了一圈。”
3、“他这个人可尖(小气)了,啥都舍不得给人。”
关注方言使用恰当性的重要性
1、保持作文的可读性:如果方言使用不恰当,会让读者产生理解障碍。特别是对于不熟悉这种方言的人来说,可能会一头雾水,影响对作文内容的理解。比如“你这人咋恁肉(磨蹭)嘞”,对于不了解这种方言表达的人,就很难明白“肉”在这里的意思。
2、体现文化内涵:恰当使用方言可以增添作文的文化底蕴。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风俗和文化。在作文中合理运用方言,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独特的地域风情。例如“弄啥嘞(干什么呢)”,简单的一句话,就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培养语言规范意识:关注方言使用的恰当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意识。学生需要明白,在不同的写作场景中,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正式的作文中,不能过度使用方言,要以通用的规范语言为主。
方言使用不恰当的表现
1、滥用方言词汇:有些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在作文中大量使用方言词汇,使得作文变成了方言的堆砌。比如一篇描写校园生活的作文中,从头到尾都是“俺、恁、中(行)”等方言词汇,让人感觉很不伦不类。
2、语法错误:方言的语法结构和通用语言可能存在差异,学生在使用方言时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出现语法错误。例如“俺吃饭去咧”,在方言中这样表达没问题,但在规范的书面语中,“咧”应该改为“了”。
3、语境不符:在一些严肃、正式的作文主题中,使用方言可能会破坏整体的语境氛围。比如在一篇关于科学研究的作文中,突然冒出一句“俺觉着这事儿怪得很”,就显得很不协调。
如何引导学生恰当使用方言
1、讲解方言知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讲解一些方言的知识,包括方言的特点、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让学生了解方言的魅力,同时也明白方言和规范语言的区别。
2、提供示例: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范例,其中有恰当使用方言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方言,既能体现特色,又不影响整体的表达。
3、加强写作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当发现学生使用方言不恰当时,耐心地指出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修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适的作文主题中尝试使用方言。
学校和家庭的作用
学校和家庭在引导学生恰当使用方言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朗诵会等,鼓励学生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使用方言。同时,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规范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正确的语言运用方法。
家庭方面,家长要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语言。当孩子在作文中使用方言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判断使用是否恰当。
是否关注过学生作文中方言使用的恰当性,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语言运用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文化传承、语言规范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使用方言,让作文既富有个性又符合规范。
上一篇: 如何帮助学生避免作文中词汇重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