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学生用细节刻画替代概括性描述
如何教会学生用细节刻画替代概括性描述是写作教学里特别重要的事儿。咱们都知道,概括性描述就像粗线条勾勒,简单但没什么画面感;而细节刻画能让文章活起来,有血有肉。那到底该怎么教会学生做这件事呢?接下来咱们就好好探讨探讨。

了解概括性描述和细节刻画的区别
想要教会学生用细节刻画替代概括性描述,得先让他们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概括性描述就是把事情大概说一下,比较笼统。比如说“他跑得很快”,这就是很概括的说法,读者只知道他速度快,但是快到什么程度没概念。而细节刻画就不一样了,会把具体的情况写出来。
像“他起跑时,双脚用力一蹬,地面都仿佛被踩出了坑,身体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双臂快速摆动,带起一阵风,眨眼间就消失在了跑道尽头”,这样一写,他跑得快的样子就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细节刻画得有素材,素材从哪儿来呢?就得靠观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去看周围的世界。可以让学生每天花点时间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同学们的行为举止等。
1、观察植物的时候,让他们看看叶子的形状、颜色,花朵的大小、姿态,闻闻花的香气。比如描写一朵玫瑰花,可以写“那朵红玫瑰花瓣层层叠叠,颜色鲜艳得像燃烧的火焰,花瓣上还有细小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晶莹的珍珠,凑近一闻,有一股淡淡的甜香”。
2、观察人物时,注意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比如写一个同学生气的样子,可以写“他的脸涨得通红,眉头紧紧皱在一起,像拧成了麻花,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要喷出火来,双手握拳,关节都泛白了,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
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描写
在写作中运用感官描写能让细节更丰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几个方面去描写事物。
1、视觉描写就是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描写夜晚的天空,“夜空中繁星点点,像镶嵌在黑色绸缎上的宝石,大的、小的、亮的、暗的,一闪一闪的,让人忍不住想去摘几颗”。
2、听觉描写就是写听到的声音。比如写下雨的声音,“雨滴打在窗户上,噼里啪啦的,像无数颗小豆子在跳舞;打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发出清脆的声响”。
3、嗅觉描写是写闻到的气味。比如写秋天的果园,“走进果园,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鼻而来,那是苹果的果香、梨子的甜香和葡萄的清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让人陶醉”。
4、味觉描写是写尝到的味道。比如写一块巧克力,“把巧克力放进嘴里,它慢慢融化,浓郁的可可味在舌尖散开,甜中带点微苦,口感丝滑,让人回味无穷”。
5、触觉描写是写触摸的感觉。比如写冬天的雪,“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凉凉的,软软的,还没等看清它的形状,就化成了一滴水,从指尖滑落”。
分析优秀范文
让学生分析优秀范文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找一些有很多细节刻画的文章,让学生去读,去分析。看看作者是怎么进行细节描写的,用了哪些方法。
比如朱自清的《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里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把春天的风写得特别生动。
让学生多读这样的文章,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然后模仿着去写,慢慢地就能学会用细节刻画了。
进行专项训练
我们可以给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让他们专门练习细节刻画。比如给出一个概括性的句子,让学生把它改成细节描写的句子。
1、“她很漂亮”,可以让学生改成“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肩膀上,眼睛又大又亮,像一汪清澈的湖水,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小巧的鼻子下是一张樱桃般的小嘴,笑起来的时候,脸上还有两个可爱的酒窝”。
2、“天气很热”,可以改成“太阳像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空,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被晒得软绵绵的,踩上去都能留下脚印。路边的小草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树叶也被晒得卷了起来。人们都躲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偶尔有几个在外面的人,也是满头大汗,不停地扇着扇子”。
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写作是个熟能生巧的事儿,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可以让学生写日记,把每天发生的事情用细节描写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作业,让他们写一些记叙文、写景文等。
每次写完后,让学生自己修改,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再增加一些细节,让文章更生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相学习,从别人的文章中发现优点,也指出不足。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当学生写出好的细节描写时,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更有写作的动力。如果学生写得不好,也不要批评,而是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问题,告诉他们怎么改进。
上一篇: 怎样让学生明白作文视角独特性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