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学生用反衬手法突出文章重点
如何教会学生用反衬手法突出文章重点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儿。学生要是能掌握反衬手法,写出来的文章就能更有看点,重点也能更突出。咱们接下来就好好唠唠,在教学里该怎么让学生学会用反衬手法把文章重点凸显出来。

了解反衬手法的基本概念
要让学生学会用反衬手法,得先让他们知道啥是反衬手法。反衬就是利用跟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通过对比来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简单说,就是用不好的来突出好的,或者用好的来突出不好的。
比如说,写一个人很勇敢,就可以描写周围人都很害怕,在这种害怕的衬托下,这个人的勇敢就更明显了。再比如,写一个地方很安静,就描写周围环境的嘈杂,用嘈杂来反衬安静。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反衬手法
阅读是学习写作手法的好办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运用了反衬手法的文章,让他们在阅读中去体会反衬手法的妙处。
像鲁迅的《祝福》,文章里描写了过年时鲁镇热闹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就反衬出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这种描写的作用,让他们明白反衬手法是怎么突出重点的。
还有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用白杨树周围的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单调,来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反衬手法的运用方式
我们可以找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学生一起分析反衬手法是怎么用的。
1、以动衬静:在描写安静的环境时,可以描写一些动态的事物。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的叫声和鸟的鸣声让山林显得更加安静。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这句诗,明白以动衬静的效果。
2、以乐景写哀情:在表达悲伤的情感时,描写快乐的场景。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的美好景象,反衬出如今归来时的凄凉。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的表达。
3、以丑衬美:在描写美好的事物时,描写一些丑陋的事物。比如描写一个人的心灵美,可以描写他周围人的自私自利,用自私自利来反衬他的心灵美。
组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反衬手法的理解
组织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反衬手法的理解。我们可以给出一些文章片段,让学生讨论其中反衬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比如给出一段描写一个孩子很懂事的文章,文章里描写了其他孩子的调皮捣蛋,让学生讨论这里的反衬手法是怎么突出这个孩子的懂事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互相学习。
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实践反衬手法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给学生布置写作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反衬手法。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要求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比如写一个老师很负责,可以描写其他老师的敷衍了事,用敷衍了事来反衬这位老师的负责。
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用反衬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比如写一个公园很美丽,可以描写周围环境的脏乱差,用脏乱差来反衬公园的美丽。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写完作文后,我们要对他们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在点评时,要肯定学生运用反衬手法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如果学生运用反衬手法不恰当,我们要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改进。比如学生在描写一个人很善良时,用的反衬事物不明显,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换一个更合适的反衬事物。
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拿出来展示,让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运用反衬手法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积累素材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积累素材。让他们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看看哪些可以用反衬手法来描写。
比如在学校里,观察同学的不同表现,看看能不能用一些同学的不好表现来反衬另一些同学的优秀。在大街上,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能不能用周围的嘈杂来反衬某个地方的安静。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在写作时就能更自如地运用反衬手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反衬手法运用更灵活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不局限于常规的反衬方式。鼓励学生尝试用新的角度和方式来运用反衬手法。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很聪明时,不一定非要用其他人的愚笨来反衬,可以用这个人自己以前的不聪明来反衬现在的聪明。这样的反衬方式更有新意。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文体中运用反衬手法,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让学生明白反衬手法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特点和效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运用反衬手法会更加灵活,文章也会更有特色。
教会学生用反衬手法突出文章重点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实践等过程中逐渐掌握反衬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上一篇: 是否提醒学生避免作文中时间线索的混乱